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学院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发布日期:2025-04-02    点击:

2月27日至3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与我校12个学院结对开展为期一个月形式多样的跨学院、跨学科、跨课程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此次集体备课会以强化思政引领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构建中医药特色大思政育人格局为目标,共同探讨中医药特色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共融共建的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时珍文化进课堂,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集体备课会采取“结对共建”模式,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重点围绕“两个结合”“荆楚特色”“AI赋能”“中医药自信”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系统梳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价值契合点,挖掘思政元素,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和湖北地域特色的思政育人方案。

会上,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准备充分,讨论热烈,集体备课会亮点纷呈:一是坚持“两个结合”,构建“理论+实践+文化”三维课程体系,深挖中医药文化精髓,突出“时珍文化特色”,将李时珍精神融入思政课案例库,打造具有“中医味,荆楚香”的荆楚中医药特色课程;二是立足“树立中医药自信”,强化“服务湖北意识”,将树立中医药自信作为重要的思政元素,擦亮时珍文化名片,运用时珍文化赋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协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开发"荆楚中医药文化之旅"实践项目,培养大学生热爱湖北、服务湖北意识。三是创新"AI+中医药"教学模式,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实践中的应用,牢牢把握教育教学智慧化发展趋势,早做谋划,尽早布局,运用AI技术赋能双向协同沉浸式课堂,联合打造中医药特色AI智慧课堂。四是共建双向协同示范性项目,推进双向协同形成标志性成果,为双向协同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这种跨学科的集体备课会更具感染力。

2月27日,王小静、魏飒、张璐等老师赴针灸骨伤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2月28日,胡永干、朱澳拉等老师赴基础医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6日,魏丽芬、陈琛等老师赴体育健康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7日,黄越、冯天雨等老师赴管理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11日,鲁琴、卢江等老师赴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11日,李从娜、胡宗超等老师赴外国语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12日,张红兰、刘启春、何汉斌等老师赴第一临床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

备课会

3月13日,潘晓明、余建军、刘冬晓等老师赴检验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13日,吴健、李琼、张萍等老师赴药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13日,邓先奇、程思怡等老师赴中医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27日,朱必法、费雪莱、张夏、石玉莹等老师赴护理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3月28日,何莉、李冬平等老师赴医学人文学院开展双向协同集体备课会

此次集体备课会搭建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思政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和需求,得到了各学院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展现了推进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双向协同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效果。双方一致认为,应当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探索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合作,拓展交流领域,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中医药文化育人”多重元素,建立“思政教育+ 文化教育 + 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具有时代特点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环境,为大家交流搭建良好的互动桥梁,提升思政育人效率与育人质量,促使思政教育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促使教师与学生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推动学生全方面、多角度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集体备课会为契机,推进思政课程育人向协同育人的转型升级,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好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的指导作用,构建中医药特色协同育人新格局,推动双向协同走深走实,为学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人:李海燕 陈雪蕾 石玉莹

来 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3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6号人文楼4楼   邮编:430065